咏湖南
陆地
脚蹬五岭面朝江,
染泪斑竹不惧霜。
千里洞庭鱼米贱,
百年风雨看潇湘。
Ode to Hunan
By Lu Di
Tr. Zhao Yanchun
Between Five Ridges high and Rivers deep;
The tear-stained bamboo no frost or ice fears.
The Cavehall vast offers fish and rice cheap;
This land has had storms for a hundred years.
注解
脚蹬五岭面朝江——
首句交代了湖南省的地形地貌特征。湖南在长江以南,像一个向北开口的马蹄,可谓脚蹬五岭,面朝长江。五岭位于湖南南部,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也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染泪斑竹不惧霜——
此句吟咏潇湘风物并借“染泪斑竹”抒怀。斑竹,泛指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又名湘妃斑竹,是湖南省特产,其名字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古籍《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故有“斑竹染泪”之说,后就用“湘妃斑竹”抒写忧愁悲伤的相思之情。竹子“未曾出土便有节”,挺拔秀丽,岁寒不凋。“不惧霜”有两层意思:一是湖湘少霜难遇;二是倔强不惧。概括言之,前半句暗示湖湘人重情义,后半句明示湖南人性格刚烈。
千里洞庭鱼米贱——
此句以反语“鱼米贱”来赞美洞庭湖流域的富庶安康。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百年风雨看潇湘——
“百年风雨”四个字道尽了湖南人自1860年以来在求道、践道、卫道、殉道等方面为中国所做的探索、贡献和牺牲。
延伸阅读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为长沙市。湖南东以幕阜、武功诸山与江西交界,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西以云贵高原东缘与贵州、重庆毗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的结合部。
湖南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湖南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东北倾斜开口的不对称马蹄状。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株洲市的炎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九嶷山为其陵寝之地。
(株洲炎帝陵)
湖南境内历史遗存众多,其中,出土于宁乡黄材镇的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精美的商代青铜器,也是中国仍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湘西龙山出土的里耶秦简,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世界,长眠其中已2100多年的辛追夫人出土后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四羊方尊)
湖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曾经有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鼎盛气象。湖湘人才灿若星河:从流寓湖湘的先秦爱国诗人屈原,到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从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怀素,到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从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到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思想家王夫之……近现代以来,湖南是维新运动最富生气的一省、辛亥武昌起义的首应之区,三湘大地孕育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如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两江总督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辛亥元勋黄兴、蔡锷、宋教仁,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理熊希龄等。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湖南民俗多姿多彩,湘绣、滩头木版年画、皮影戏、江永女书等99项民俗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花鼓戏、湘剧、常德丝弦、湘西苗族的巫傩文化也很有名。
(湖南花鼓戏)
湖南特产主要有毛氏红烧肉、常德酱板鸭、剁椒鱼头、浏阳蒸菜、柑桔、傩面具、菊花石雕等。
中文朗诵:赵立坤;英文朗诵:邬建军
诗文书法:姚君喜;图文统筹:惠东坡教授
图文编辑:陆辰;技术支持:圆角文化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文火传播诗作者: 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曾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1998年以来,发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论文300余篇、诗词300余首,出版专著、编著、译著等15部;2004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创办每年一度的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和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 博士招生方向: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研究;节庆礼仪文化与传播研究。
文火传播译作者:赵彦春,上海大学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国学经典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编。专攻翻译学、认知词典学,兼攻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等专业,并致力于《诗经》等经史子集的研究和英译。所译经典著作如《诗经英译》、《道德经英译》、《论语英译》、《英韵三字经》等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渤海日报、今晚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天津广播电台以及今日头条、网易等各大知名媒体广泛报道